当前位置: 首页>>师资队伍>>教学团队>>正文

国际商务学院教学团队
2021-05-08  

商务英语专业省级教学团队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团队于2010年立项为山东省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由山东省教学名师王丽教授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先后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英国杜伦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亿百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双源助剂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学习和深入调研。经过团队认真讨论和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5年建设,团队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斐然,为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确保专业建设稳步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商务英语专业自2010年立项为山东省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以来,经过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深化校企合作

在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国际商务学院组建了商务英语专业群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习管理委员会、课程建设与改革委员会以及校企合作办公室等校企合作机构。其中商务英语专业群产学研合作委员会聘请潍坊市商务局及山东亿百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双源助剂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的专家担任委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专业)聘请潍坊市商务局、潍坊鲁凯航报关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门与企业的专家、业务骨干以及校内专业骨干教师担任委员;按照突出重点,专项管理的思路,成立了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实习管理委员会以及课程建设与改革委员会。在校企合作办公室的协调下,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有序开展。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育人质量

组建了调研队伍,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走访兄弟院校、跟踪调查毕业生,深入了解区域产业发展状况、人才需求状况及岗位知识需求,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创新实施“双境融合,分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习训练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与企业岗位实际相融合,通过校内模拟仿真项目训练和校外真实商务环境下的顶岗实习,将语言基础、商务知识、综合技能三方面内容有机结合,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商务英语专门人才。   

3.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建设

团队深入开展调研,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分析专业岗位群工作实际,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构建“基本素质平台+专业能力平台+能力拓展平台”的专业课程体系,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推进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发了3门优质核心课程教材、建成5门省级精品课程、开发了4门核心课程资源库和制定课程标准、创建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资源库。  

 

4.打造双师素质国际化教学团队

通过实施企业锻炼、海外培训、国内进修、“能工巧匠”进校园和优秀团队培育等师资培养计划,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聘请20名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领域的行业、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打造一支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外籍教师+行业专家”为主体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成50人以上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1名教师在2018年山东省青年教师比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1名教师在2019年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1名教师参加潍坊市“入党为了什么,为党做了什么”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2名教师被评为院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被评为院级“技能型”教师,1名教师在2019年指导学生获得“外研社杯”英语写作比赛山东赛区特等奖1项,全国英语写作总决赛2等奖1项,3名教师指导学生分别获得山东省技能大赛“口语”赛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1名教师在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获得银奖,2名教师在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亿学杯”商务英语技能比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1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商务英语知识竞赛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仅业务过硬,而且科研能力强,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   

5.创建一流实习实训条件

校企共建1个高标准、省内一流、融教学实训、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国际商务综合实训中心,包括一个语言实训室、云语言实训室、国际贸易实训室、仿真外贸实训室等。更新原有校内实训设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文化建设,多途径体现现代企业文化氛围。进一步加强与外经外贸企业的合作,扩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数量和规模,新建6个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3处合作紧密、师生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高层次国际化实习、就业训练基地,提高学生实训水平与层次。   

6.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面向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及行业、企业需求,组建1个国际商务类创新服务团队,扩大社会服务范围,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培养锻炼师生的翻译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积极开展各项国际商务、英语等企业职工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服务,三年培训2000人次以上。  

 

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院级教学团队

 

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秉承“精细管理提质量、内涵建设创品牌”的理念,以专业建设与改革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融合“校、企、社会”力量,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实施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行业及企业的高度认可。   

一、创新机制,多措并举,打造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高素质教学团队

1.教学团队结构合理

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以“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建设为目标,实施了“人才强系”战略,建立了“外引内培”选拔聘用机制、专兼结合保障机制、“一站式”服务机制和评估与奖励机制等,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做兼职指导教师、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政府资助骨干教师做国内外访问学者等措施,不断优化团队师资结构,充分激发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形成了以技能型名师为专业带头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目前,团队共有专兼职教师18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10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历与企业实践经历,兼职教师8人,均为外贸行业业务骨干,有很强的实践教学与指导能力。“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占100%。具有高级职称的3人,硕士以上学位比例占100%,团队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   

2.教学团队整体素质高

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在褚志梅教授的带领下,把师德教风建设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作为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通过不断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组织教师教学竞赛、课程设计竞赛、专业技能大赛,以及开展以“爱岗敬业,提高育人水平”和“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为主题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兼职教师整体素质高,多数为外经贸、国际商务等领域的业务骨干和行业专家,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教学指导经历,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积极进取、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拼搏的团队精神,用业绩和荣誉铸就了一个优秀教学团队。   

专业教学团队及成员表现突出,多次受到上级的奖励与表彰。2010年起,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先后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2009年,团队被授予“潍坊市巾帼文明岗”、“潍坊市十佳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团队成员中,3名教师主持的精品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6人教师主持的精品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人分别被评为院学术骨干、院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获市级教学能手和市级优秀教师称号,团队中多名教师获院级优质授课教师称号。   

3.教学团队教科研成果丰硕

为跟踪经贸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本专业教学团队本着“以教学改革促育人质量”的宗旨,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教学研究成果突出。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10项,市级课题4项,院级课题6项;主持院级课题8项,获省级以上教学及成果奖励12项,院级奖励9项。团队成员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二、创新“校企互动、递进循环式”专业建设模式,专业建设成果斐然

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按照PDCA的思路,全面推行“校企互动、递进循环式”专业建设模式,构建了专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实施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了多元化过程性考核,实现了教学与工作、专业能力与职业岗位、毕业与就业的紧密连接。   

1.推行了“校企互动、递进循环式”专业建设模式

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在长期专业建设实践中,探索创新了“校企互动、递进循环式”专业建设模式。“校企互动”是指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构,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为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搭建平台。“递进循环”是指在专业建设中,通过职业分析,明确专业定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同时通过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及时调整专业办学方向,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2.建立健全了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健全了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国际商务学院成立了实践教学办公室,具体负责校企合作。组建了三个委员会:一是成立了由企业领导、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对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研,提出专业设置与调整方案。成立了由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企业实践指导教师、专任指导教师等组成的实习管理指导委员会,负责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指导、管理与评价。成立了由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改革委员会,负责课程改革的具体落实推进。

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制订了《校企共建专业实施意见》、《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办法》、《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校企互动,共建专业,共育人才。与山东华韵新材料有限公司、潍坊鲁凯航报关有限公司、潍坊恒丰化工有限公司、上海茂达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潍坊双源助剂有限公司、青岛阳光五月贸易有限公司和青岛锦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的紧密的关系,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课程改革、教师实践锻炼、引进兼职教师、实践教学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合作,增强专业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

3.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

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及时把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通过毕业生跟踪、市场调查、组织国际商务一线专家研讨等措施,对山东省乃至全国外经贸发展与高职应用型外语外贸人才社会需求进行全面调研,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教改为契机,开展了以“校企合作、岗证一体”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定了“双境融合、三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校企合作”的思路,建设基于真实工作场景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的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专家共同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探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证一体”的理念,将国际贸易职业资格证书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外贸岗位能力要求相融通。   

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与运行如下图所示:  

 

4.创新实施了“三段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依据新时期经贸类人才要求,按照能力的培养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推行了“三段递进循环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阶段打语商务基础、第二阶段工学结合练技能、第三阶段顶岗锻炼综合提高职业能力。“三段递进循环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内仿真项目训练和校外真实顶岗实习,循环训练,递进提高,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5.加强过程管理,实施多元化、过程性考核评价

为保障学生在校学习、实训及顶岗实习的效果,专业教学制订了教学过程管理与多元化考核办法,将学校教学管理、过程考核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近几年,通过不断改革探索,逐步了完善多元化过程性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突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学生实践环节的考核,包括学生的实习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等。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克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职业道德、国际人文素质等都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院级教学团队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秉承“精细管理提质量、内涵建设创品牌”的理念,以专业建设与改革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融合“校、企、社会”力量,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实施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大力推行“双境融合、分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行业及企业的高度认可。

1.教学团队结构合理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以“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建设为目标,建立了“外引内培”选拔聘用机制、专兼结合保障机制、“一站式”服务机制和评估与奖励机制等,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做兼职指导教师、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政府资助骨干教师做国内外访问学者等措施,不断优化团队师资结构,充分激发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形成了以技能型名师为专业带头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目前,团队共有专兼职教师19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12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历与企业实践经历,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人,中级职称的5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人,团队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 兼职教师7人,均为旅游行业业务骨干,有很强的实践教学与指导能力。  

2.教学团队整体素质高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把师德教风建设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作为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通过不断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组织教师教学竞赛、课程设计竞赛、专业技能大赛,以及开展以“爱岗敬业,提高育人水平”和“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为主题的讲座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兼职教师多数为旅游、酒店、外贸等领域的业务骨干和行业专家,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教学指导经历,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近年来,在校院两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着力构建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团队整体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明显,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于2015年被学院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2018年酒店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旅游管理专业被立项为院级现代学徒制专业和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专业,2020年旅游管理专业获批1+X证书试点项目。  

3. 教学团队教科研成果丰硕

为跟踪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本专业教学团队本着“以教学改革促育人质量”的宗旨,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教学研究成果突出。截止2020年底,团队成员先后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10余项,市级课题20余项,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近三年,获全国职业院校微课大赛一等奖1项、优秀奖1项;全国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展示活动示范案例1项、优秀案例3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组)“现代酒店服务”赛项三等奖1项。  

4.推行“校企互动、递进循环式”专业建设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在长期专业建设实践中,探索创新了“校企互动、递进循环式”专业建设模式。“校企互动”是指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构,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为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搭建平台。“递进循环”是指在专业建设中,通过职业分析,明确专业定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同时通过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及时调整专业办学方向,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5.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由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共同组成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与社会、教学与实践、科研与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定期研讨专业课程建设问题。课程组建调研团队,定期进行社会需求调研、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调研,同时结合毕业生跟踪调研,了解旅游行业发展动态、企业人才结构及需求、专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等,明确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和主要工作岗位,并根据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重组课程结构,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制订了《校企共建专业实施意见》、《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办法》、《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6.整合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行业需求调研、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岗位需求,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导游、计调、接待、外联、餐饮、客房、前厅等一线接待服务工作,具有职业生存和适应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继而能够从事酒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的服务和管理岗位的工作,成为旅游企业技术骨干、业务主管、业务经理等。在广泛社会需求调研、职业岗位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旅行社业务、酒店业务、景区业务三大核心岗位群。  

 

7.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建一流学习训练环境

国际商务学院建有条件较为先进的校内实训中心,包括2个配有系列仿真软件的高标准数字化网络实训室和4个配有丰富专业学习软件的现代化语言实验室,另外建有旅游管理综合实训中心、餐饮服务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旅行社模拟实训室和形体礼仪实训室等,基本满足了学生进行旅游服务技能训练、校内虚拟项目模拟和实训的要求。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先后与潍坊华青旅行社、潍坊假日旅行社、潍坊友好国际旅行社、潍坊富华大酒店、潍坊新富佳悦大酒店、上海大华锦绣假日酒店、上海龙之梦万丽酒店、上海亚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天坛酒店、北京保利大厦、山东蓝海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泛海集团、潍坊滨海旅游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兼职教师引进、教师企业锻炼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为课程建设提供了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  

8.搭建多种平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充分利用校、企、社会多个育人环境,搭建了学风建设平台和技能大赛平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训练,以赛代练,赛练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和高水平的技能大赛,实现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训练,以及各类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培养、锻炼提供了平台,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上一条:我院启动技能大赛备赛工作
已是尾条
关闭窗口